2022年的名人堂票選已經在1月25日揭曉,David Ortiz第一年獲得資格即成為本年度唯一一位入選名人堂的球員。本屆的名人堂票選不論是話題性或是爭議性都將會是名人堂歷史中最具關注的其中一屆。先來快速瞭解一下名人堂的成立以及投票制度,名人堂是1939年在紐約的古柏鎮(Cooperstown)所成立,實際上是一所博物館。名人堂會在古柏鎮(Cooperstown)成立基本上可以基於兩個因素。 20年代初期美國人相信了棒球是1839年被美國將軍Abner Doubleday在古柏鎮被發明出來。雖然這些說法在日後被證明真實度非常低而被稱作Doubleday myth。 古柏鎮商人Stephen Carlton Clark,為了振興當地旅遊業,並結合棒球發明100周年的噱頭,計畫在1939年成立紀念館以表揚對棒球有重大貢獻之人士。 而大聯盟也認為名人堂的設立能夠同時有表揚球員及推廣棒球等功用而支持這項計畫。能夠進入名人堂可以說是所有大聯盟球員最高榮譽的成就,而要獲得名人堂候選資格需要有以下兩個條件。 要有10年以上的大聯盟經驗 退休後要經過五年的時間 以上條件都符合後,會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BBWAA)中的六人審查委員會來決定每年新符合資格的候選名單,而每年列在候選名單的球員會有 (1)新符合資格的球員 (2)前一年就在候選名單且有獲得至少5%的選票(即前一年得票率低於5%則不再獲得資格) 。並且所有球員最多只有10年的被選舉資格,沒有在10年內選上即失去資格。最終的票選則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中,擁有超過10年以上會員資格的記者參與投票,每位投票人都能把選票投給至多10名球員。而得票率高於75%的球員則能夠進入名人堂。今年總共有401位投票人,因此需要拿到301張票數才能夠入選。而名人堂的投票標準據官方所稱,是根據球員的紀錄、能力、職業道德、運動精神、特質、以及對球隊的貢獻。因此他的標準並不是能夠被量化,或是達成某些條件即能入選的。也代表投票人或多或少都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意識來進行投票。而2022的名人堂為什麼會稱為最具討論性的一屆,因為這屆裡面有大聯盟歷史全壘打王也是單季73支全壘打的紀錄保持人Barry Bonds,還有拿過最多次7次賽揚獎也是歷史三振數第3的Roger Clemens。他們兩位都是第10年也就是最後一年具有候選資格了。那為什麼生涯拿到如此輝煌的成績但卻沒有辦法入選,原因就出在「禁藥」。禁藥顧名思義就是被聯盟禁止的藥物,這些藥物原先大多是用在醫療用途,但後來被球員發現這些藥物能夠幫助球員增強體能及肌肉表現,讓球員能夠在場上有更好的發揮,因此也被稱作表現增強物質(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簡稱PED),為了比賽的公平性才被奧委會和各個聯盟組織列為禁藥。不只是棒球,各大運動都有PED的使用案例。https://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5314753根據文獻紀錄,MLB最早使用PED的紀錄可以追朔到1890年代。而直到1980-1999年代,PED的使用越趨氾濫,聯盟也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其中當時最廣被使用的PED為類固醇。類固醇在1975年被國際奧委會(IOC)列為禁藥,並在隔年的夏季奧運列入藥檢測驗。但是職業運動與奧運等世界級的比賽有相當大的不同,奧運不需要參賽選手超常的表現來獲得注意,他講求的是比賽的公平性。而職業運動則相反,球員出色的表現才會吸引球迷的關注,獲得關注後就有更多球迷願意進場觀賽或是支持球隊,球隊進而獲得更高的門票和周邊商品收入,聯盟與球隊的受矚目程度是和球員表現有高度正相關的。這也導致在最初美國各大職業聯盟包含NFL, NBA, MLB都無法也沒有意願對PED的問題做出強烈作為。MLB在1998, 1999這兩年,McGwire和Sammy Sosa兩人的全壘打追逐秀,是當時被球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在1998年以前單季全壘打的紀錄是61支,
吃角子老虎機
而Sammy Sosa在這一年打出了66支,McGwire更是擊出了70支。兩人在季末互相交換領先,受到的關注拯救了當時低迷的票房和收視率。MLB大聯盟在1994-1995經歷了歷史上最長的封館,之後的票房和收視率都相當慘淡,正是McGwire和Sammy Sosa激起了球迷的熱情,讓球迷再次回到球場上見證歷史。1999年,McGwire擊出65支全壘打,Sammy Sosa則擊出了63支。雖然兩人在之後都身陷禁藥醜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絕對不是只有球員要負起責任,整個聯盟、球隊其實都推升了PED的使用。沒有人願意去揭穿,因為與自己的利益產生衝突。McGwire在2010年承認了類固醇使用,Sammy Sosa則是堅決否認所有指控。大聯盟第一次提及禁藥是在1991年,時任MLB主席的Fay Vincent發給所有球隊總共7頁的備忘錄,內容主要在說明聯盟的藥物政策和防範計畫,裡面聲稱聯盟不允許球員使用任何非法藥物,任何球員、訓練員、工作人員都不得擁有、販售、使用這些非法藥物,其中也包含了類固醇。但是,備忘錄裡並沒有說球員如果使用禁藥會發生什麼事,也沒有說要如何檢測球員使用禁藥。再者,備忘錄是發給所有球隊的,前面提過,球隊是受惠於球員的高水準表現的。因此在沒有任何檢測,沒有任何懲罰的況下,根本沒有球隊在乎這個備忘錄。備忘錄全文1997年賽季初,當時的代理主席Bud Selig再次將1991年的備忘錄內容重新發給所有球隊,重申聯盟是不允許球員使用任何非法藥物的。但是,一樣沒有任何藥檢和懲罰。這也使得球隊繼續對球員使用PED的情況裝作不知情。這就像是聯盟傳達了一個訊息「不能使用禁藥,但是只要不要被發現就好了」。甚至有多隊的經理在之後的訪談中都聲稱不記得有收過這樣的一個備忘錄。2001年,也就是Barry Bonds破紀錄拿下單季73支全壘打的一年。開始在小聯盟實施隨機尿檢,所有不在大聯盟40人名單的球員都有機會被檢測。那為什麼不對大聯盟球員進行檢測呢?原因在於就算聯盟想要這樣做,但是球員工會(MLBPA)也不會接受。當然檯面上說法是藥檢是對球員的不信任而且還侵犯到球員的隱私,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大多數球員都在使用禁藥,並且球員都顯著從使用禁藥得到好處,他們當然不願意進行藥檢。不過事態似乎是朝著瘋狂的方向發展,聯盟和球員工會也受到聯邦政府的逼迫,必須盡快對禁藥問題進行更有效且更嚴格的措施。雙方達成共識要在2003年首次實施隨機抽樣藥檢,但是,這次藥檢只是調查性質,藥檢結果不會公布而且如果藥檢沒通過也不會有任何懲罰。這次調查只是要先了解有多少球員有使用禁藥,若是有超過5%的球員使用禁藥,聯盟才會採取進一步行動,想當然耳,結果是大於5%。具官方聲稱在總共1438個檢體中有5-7%對類固醇呈現陽性。2003年,一間美國生技藥品公司簡稱BALCO爆發體育界的禁藥醜聞,多名MLB球員和運動員,以及奧運短跑金牌選手,都被涉入。這也讓聯盟將藥檢在2004年正式被納入,第一次明文規範禁藥的規定,對於使用禁藥的球員,根據初犯、再犯實施不同程度的懲處。初期的懲罰相當輕微,是隨著國會不斷的施壓,罰則才開始越來越重。瞭解了這段大聯盟與禁藥之間曖昧不明的時期,現在就讓我們來看歷史上的全壘打王是如何跟這一切發生關係。Barry Bonds,一個在1985年第六順位被匹茲堡海盜隊選到的21歲年輕小伙子,
線上牛牛
開啟了他輝煌但是充滿爭議的棒球生涯。Barry Bonds的生涯前期是以力量、速度、防守,等全方位身手著稱。1990-1995之間拿到3次MVP,五次金手套,多次拿到單季30轟30盜。Barry Bonds無疑是這個世代最具代表性的打者。 Age HR RBI SB AVG OPS 1990 25 33 114 52 0.301 0.970 MVP, 金手套 1991 26 25 116 43 0.292 0.924 金手套,MVP第2名 1992 27 34 103 39 0.311 1.08 MVP, 金手套 1993 28 46 123 29 0.336 1.136 MVP, 金手套 1994 29 37 81 29 0.312 1.073 金手套,MVP第4名 1995 30 33 104 31 0.294 1.009 金手套,MVP第12名 1996 31 42 129 42 0.308 1.076 金手套,MVP第5名 1997 32 40 101 37 0.291 1.031 金手套,MVP第5名 1998 33 37 122 28 0.303 1.047 金手套,MVP第8名 1999 34 34 83 15 0.262 1.006 金手套,MVP第24名 在1998, 1999這兩年,McGwire和Sammy Sosa兩人的全壘打追逐秀。令Barry Bonds的出色表現顯得相當平凡。據傳,Barry Bonds可能是被兩人所激發,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Barry Bonds開始有使用禁藥的嫌疑。2000年之後已經邁入35歲生涯末期的Barry Bonds卻違反常理迎來了人生的另一顛峰。破紀錄的單季73轟,連續五年都繳出40轟以上的成績。締造的紀錄不勝枚舉,生涯400轟400盜、500轟500盜、超越漢克阿倫成為新一代全壘打王,都是沒人能締造的紀錄。 Age HR RBI SB AVG OPS 2000 35 49 106 11 0.306 1.127 MVP第2名 2001 36 73 137 13 0.328 1.379 MVP 2002 37 46 110 9 0.370 1.381 MVP 2003 38 45 90 7 0.341 1.278 MVP 2004 39 45 101 6 0.362 1.422 MVP 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一連串的指控,2003年爆發的BALCO醜聞,Barry Bonds的私人訓練員Greg Anderson被指控販售禁藥,這也讓大眾和媒體直接聯想到Barry Bonds。Barry Bonds也在2003年底被傳喚出庭,而原本應該是要完全保密的出庭證詞,卻在之後被洩漏出去而公開。Barry Bonds在法庭聲稱他不知情自己有使用任何違反規定的物質,也從未和訓練員Greg Anderson討論過類固醇,但是他有從Greg Anderson拿到以及使用一些據訓練員所稱成分是亞痲子油的營養品和可減輕疼痛的藥膏。2006年更是由兩位記者出版了一本名為Game of Shadows的書,內容就在說BALCO所散布的PED在體育界的醜聞。Barry Bonds當然也是裡面的主角之一,書本報導Barry Bonds從1999年開始使用PED,直到2001年他已經使用了多達五種的禁藥,包含生長激素、類固醇等。網路上也有很多他在1998,1999年前後身形對比的影片,指稱他就是因為使用PED所以才能改變身形讓肌肉變得如此強壯。隨著禁藥風暴再次擴大以及Game of Shadows的出版讓所有人再次關注到禁藥議題上,MLB主席Bud Selig在2006年3月指派George Mitchell(前眾議院議長、聯邦檢察官、迪士尼公司主席)去調查MLB的PED使用情形。在經過了20個月的調查,調查報告在2007年12月發表出來,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密契爾報告」《Mitchell Report》。409頁的報告裡總共列了89位MLB球員有使用PED的嫌疑,除了原本就涉及BALCO醜聞裡的Barry Bonds等人,其他著名的選手包刮Roger Clemens, Andy Pettitte也被列入其中。報告中也做出幾點結論,其中一點,球員要為他們自己非法使用禁藥的行為負責,但是這個現象不是球員們一手造成的。過去20年來所有在棒球中的每一個角色,包含主席、球隊、球員工會和球員都需要對這段禁藥時代負責。這是一個集體失敗,沒有能早點體認到問題並且盡早處理它,造成整個棒球界充斥著禁藥的使用。2007年11月Barry Bonds被聯邦政府以4項偽證罪和1項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起訴,他在2003年作證BALCO醜聞的法庭上否認有使用任何禁藥被指控不實。審判延遲了多次終於在2011年4月做出了判決,Barry Bonds僅有妨礙司法被判有罪,其餘的偽證罪名因為陪審團無法達成一致判決而被判無罪。法官認定Barry Bonds的證詞有避重就輕、閃避責任,且有誤導及妨礙陪審團調查,因此妨礙司法被判有罪,但是並沒有證據證實Barry Bonds知情自己有服用類固醇,因此其餘的偽證罪被判無罪。Barry Bonds被判處2年緩刑,自宅軟禁30天。他當然對這樣的結果不滿,他堅決表示自己所說的都屬事實,因此對判決提起上訴。在2013年9月,上訴法庭裁定判決維持原判,「妨礙司法罪」罪名成立。而Barry Bonds再次提起上訴,直到2015年4月,上訴法院用全院庭審的方式以10-1,推翻了原判,認定Barry Bonds的回答對調查並沒有重大影響,因此最終所有罪名都被判定無罪。聯邦檢察官也放棄再對Barry Bonds提起上訴,歷經了十多年全案終於結束。不過不管判決如何Barry Bonds的名聲早就已經毀了。當然,判決無罪不代表Barry Bonds沒有使用禁藥,Barry Bonds當然的確可能有使用禁藥,不管是無意還是有義的。只是沒有證據證實Barry Bonds知道自己服用類固醇等PED來幫助表現。聯邦政府為了調查BALCO醜聞和Barry Bonds官司從大聯盟拿到在2003年也就是第一次的藥檢調查結果,其中Barry Bonds是有被驗出禁藥的。而2003年這份原本不應該被公開的的藥檢陽性名單,卻在2009年開始,名字一個一個被報導出來,總共據傳有104名球員。其中最大咖的除了原先就涉禁藥問題的Barry Bonds、Roger Clemens還包括了Alex Rodriguez、Manny Ramirez,以及今年甫進入名人堂的David Ortiz。(據傳的104名球員)《Mitchell Report》引用了多位大聯盟球員的話當作序言, Ken Caminiti,在2002年坦承自己在使用類固醇的情況下拿到1996年的國聯MVP,他估計聯盟有超過一半的球員有使用過類固醇。Dave McKay,擔任MLB球員和教練超過45年,估計在某個時間點約有30%的球員正在使用類固醇。Jack Armstrong,前全明星球員,估計有20%-30%的球員在1988-1994年間使用類固醇。Jose Canseco,著名的禁藥球員,在2005年出了一本自傳聲稱有高達80%的球員使用類固醇。當然,實際數目早就已經無法被計算,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從1980開始的20多年間,
真人百家樂
禁藥是充斥在整個聯盟裡的。不只是那些被報導出來的球員,或是已經承認自己使用禁藥的球員,一定還有更多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有使用禁藥,但是卻沒有被大眾所知道的球員。David Ortiz、Alex Rodriguez、Manny Ramirez都是2003年藥檢陽性的球員。但是他們都沒有被列在2007年發表的《Mitchell Report》上,A-Rod,曾經紅極聯盟的超級巨星,在Jose Canseco 2005年出版的書中被指控使用禁藥後,A-Rod一度否認使用任何PED,最後隨著藥檢結果洩漏,A-Rod在之後的ESPN訪談中坦承自己在2001-2003年間有使用PED來幫助表現,而且還在2014年再次深陷禁藥醜聞而被禁賽一整季。Manny Ramirez,12年全明星球員,生涯全壘打排行第15,在2009年被驗出禁藥禁賽50場,兩年後二次被驗出禁藥禁賽100場。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Manny Ramirez在2009年以前有使用PED,但是想必他會出現在2003年藥檢陽性名單絕對也不是意外。《Mitchell Report》畢竟是George J. Mitchell調查後寫出來的報告,而且又是受到MLB主席Bud Selig所託才開始的,所以也存在著幾點爭議的地方被大家討論,會不會聯盟為了一些利益而不讓某些球員曝光?會不會其實還有更多的內幕被掩蓋下來了?George J. Mitchell —前眾議院議長、前聯邦檢察官、迪士尼公司主席,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項與大聯盟相關的身分,
台灣線上娛樂城
波士頓紅襪的董事。Mitchell雖然聲稱任何讀過他報告的人都不會找到任何對紅襪隊偏頗的證據和特殊待遇。但是事實就是,
RSG電子試玩
報告上沒有一名紅襪隊的主力球員被提及。再來就是時任大聯盟主席的Bud Selig曾經接手宣告破產的密爾瓦基釀酒人隊擔任球隊老闆,同樣的,沒有一名重要的釀酒人球員被提及。尤其是David Ortiz和Manny Ramirez 兩名紅襪隊2004年和2007年獲得世界冠軍的重要功臣都被列在2003年藥檢陽性的名單上,讓這一切顯得更加具有爭議。再來,Mitchell報告裡89名的球員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兩個源頭,Kirk Radomski—前球童、紐約大都會隊職員和 Brian McNamee—私人訓練員。那想必不可能全美國使用類固醇的棒球員都來自於這兩個人吧,所以一定也有其他使用PED的球員但是沒有被揭露出來,像是A-Rod就是在2009年承認自己在2001-2003有使用PED。因此也有球員認為《Mitchell Report》根本就是獵巫行動,聯盟犧牲掉部分球員的名聲,來挽回整個聯盟以及其他球員的信譽。David Ortiz 職業生涯從1997年開始,20年間累積了541支全壘打,居歷史第17位。成就也足以讓他進入名人堂了,但是他卻也出現在流出的2003年藥檢陽性名單上。David Ortiz 一直以來都是媒體寵兒,球員時代對於媒體訪問總是來者不拒,讓他非常受到記者們喜愛。職業生涯退休後在媒體界也是經營的有聲有色,這讓他在以記者為投票人的名人堂票選中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雖然David Ortiz在2009年出現在流出的藥檢陽性名單上,當時也造成棒球圈很大的轟動,但是在2016年David Ortiz退休儀式的同一天,MLB主席Rob Manfred直接給了他免死金牌。Rob Manfred的意思是說,是否真的是陽性在科學上是有疑問的,這些在名單上的球員究竟有沒有使用PED是不得而知的,因為當時的檢測只是為了要知道有多少比例的球員在使用PED,以此來決定是否要在隔年正式納入藥檢。以現在來說,檢查出陽性是要經過再三確認的,但是當初不需要這麼做,因為那些並不重要,當時已經有足夠的陽性讓我們達成共識來年要將藥檢納入。所以就算是Rob Manfred的名字出現在名單上,那他可能也是那10或15個左右中,可能或者至少是有合理的解釋他們並沒有使用禁藥。當時很難去區分出特定的合法物質、合法藥品、當時沒有被禁止的物質或者是禁藥。Rob Manfred 這番話直接將David Ortiz洗白,畢竟除了2003的藥檢外,David Ortiz並沒有出現在其他任何有關PED的醜聞之中。這直接傳達了一個訊息,2003年的藥檢是有疑慮的,請名人堂投票人不要將之列入考慮。但是,那就要請問另一位生涯累積609支全壘打的Sammy Sosa,他也是除了2003年藥檢外,沒有出現在任何其他的醜聞當中。Sammy Sosa也是在今年最後一年有資格入選,但是最終得票率只有18.5%,遠遠不到75%的入選門檻。Barry Bonds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對他則是負面影響,Barry Bonds的個性孤僻不得人緣,據他自己表示他不喜歡被群眾圍繞,他會很不自在,
娛樂城註冊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緊張或是焦慮,但是是很不好的感覺。這就跟Zack Greinke和大阪直美的焦慮癥非常類似。也因為這樣,早在禁藥問題發生前,Barry Bonds對媒體的態度就非常不友善,時常不願回應記者或是回答得非常簡短,這讓他不受到記者們的喜愛。媒體把他貼上一些麻煩製造者等負面的標籤,讓他面對媒體時更加不自在,這是一個負面循環。久而久之在伴隨著禁藥問題的發生,Barry Bonds和媒體間的關係已經相當惡劣。也許很多球迷認為禁藥就是「對」或「錯」的是非題,但是事實上問題並非如此簡單。Barry Bonds和Roger Clemens沒有在MLB正式的藥檢中檢驗出陽性,沒有因為PED而被禁賽過任何一場比賽,也沒有在法庭上因為禁藥而被判刑。他們對於棒球界的貢獻絕對是值得被肯定的。大聯盟官方並沒有抹消他們的任何紀錄,也沒有加上任何星號。那憑什麼這些球員的歷史定位要承受當時大環境的瑕疵呢?已經有不少能夠連結到PED的球員進入到名人堂中,包刮今年入選的David Ortiz ,還有承認使用過當時還是合法物質的Mike Piazza,以及許許多多在禁藥年代達成輝煌紀錄的選手。難道這些人有沒有使用禁藥也交給了名人堂投票委員會決定嗎?很多棒球界人士對現今的投票制度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票選制度過於主觀不具足夠的說服力,或許加入球迷的票選能讓這份名單更有公信力。能夠入選名人堂絕對是球員最偉大的成就,但是難道那些沒有入選的球員就沒有值得被肯定的價值嗎,若是這份名單連安打王Pete Rose和全壘打王Barry Bonds都無法選入,那這份名單還有什麼意義?不過Barry Bonds要進入名人堂也不是沒有機會了,他還有最後一個途徑,就是透過16人組成的資深委員會Veteran Committee投票表決。只要能獲得75%選票(12張選票)還是能夠進到名人堂內的。所以這個頭痛的問題就交給資深委員會決定了。Mark McGwire曾經在訪談中說到,我希望,我從來沒有在禁藥年代裡出賽。我相信這絕對不只是McGwire,這也是許多那個時代球員的悲歌。 以上只是本人小小的想法,大家都能抱持著不同想法來看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