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觀點】修復半導體供應鏈為何如此難?來看這四個案例

針對當前半導體供應緊張的情況,德國的SNV(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是一家致力於應對新技術對儅前政治和社會帶來的挑戰的德國非營利性智庫)選擇了汽車晶片短缺、ABF基板供應緊張、後端設備短缺和晶圓製造中斷這四個不同的案例,解釋了半導體供應鏈上造成不同短缺背後的不同原因,並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案例一:車用半導體短缺
由於COVID-19導致需求前景悲觀,汽車制造商決定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取消晶片訂單。這些在代工廠和IDM「釋放」出的晶圓産能很快就接到了來自消費電子公司的訂單,因爲該行業的需求猛增。當汽車需求增加得比預期更快時,汽車制造商很快就用完了晶片,

台灣娛樂城

因爲他們採用的是即時供應鏈模型,通常試圖避免庫存。那段時間,三個因素使汽車制造商無法快速獲得必要的晶片:晶圓廠利用率高、製造周期長且資源有限。2020年第四季度,當汽車供應商用完晶片時,發現代工廠和IDM幾乎都被預訂了,根本沒有多餘的產能來滿足汽車制造商(或任何其他客戶)。加上汽車晶片(包括生產過程在內)必須滿足嚴格的安全要求,這也限制了汽車晶片供應商可以依賴的工廠數量,在稀缺時期給已經很緊張的供應鏈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案例二:化學品短缺
前端和後端製造依賴於數百種不同的化學品和材料。缺乏一種化學物質會在整個價值鏈上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並可以中斷整個製造過程——比如ABF基材的案例。ABF基材對於每一個使用層壓封裝的晶片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ABF基材的功能是連接晶片內的不同組件,

DG百家樂試玩

被廣泛用於顯卡、服務器、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晶片中。
除了遊戯機和顯卡需求激增導致的ABF基材供應緊張外,主要基板供應商訢興電子發生兩次火災(2020年10月和2021年2月),以及三個不同供應商(訢興電子、南亞科技、景碩科技)的良率低問題(低於70%)導致進一步短缺。2021年3月時的預測顯示供應將短缺至少25%,交貨時間延長至一年以上且價格會上漲。短缺預計會惡化(2022年供應短缺 33%),並可能將持續到至少2023年,一些消息來源甚至預測短缺不會在2025年之前緩解。AMD、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大客戶正在計劃戰略投資並與訢興電子和Ibiden等供應商合作以確保其ABF基材供應。三個因素導致ABF基材短缺:保守的產能投資、有限的來源和加工地點的集中。
由於基材是一種低利潤的業務,基材供應商一直對擴大其產能一事猶豫不決。反過來,這又導致了多年來對額外產能的投資不足。當市場同時面臨外部沖擊和暴漲的需求時,供應商沒有空間去生產更多的産品,因爲他們已經在滿負荷運作。ABF基材供應商訢興電子在其工廠經歷了兩次火災,這導致一些客戶轉向一個較小的供應商,即南亞科技(全球市場份額爲6%)。但南亞科技並不能滿足所有從訢興電子採購ABF基材的客戶的需求。同時,ABF基板的主要供應商位於臺灣(訢興電子、景碩科技、南亞科技)和日本(Ibiden、新光電氣工業)。在這些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或與流行病有關的封鎖時,會帶來很大風險。
案例三:(後端)設備短缺
擴展現有晶圓廠(後端或前端)的產能比建造新晶圓廠更快(18個月vs.3年)。然而,某些類型的製造設備的供應限制對短期的產能擴張構成了挑戰。其中一個例子是引線鍵合機,通常用於微控制器等成熟工藝組件的封裝(後端製造中的一個工藝步驟)。最大的晶片封裝公司日月光集團報告說,引線鍵合佔其晶片封裝工藝的80%,而從市場領導者Kulicke & Soffa處獲得引線鍵合設備的時間上升至40-50周(2021年第一季度)。因此,

捕魚大滿貫

由於有限的資源和保守的產能投資,這兩個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設備短缺使得短期後端產能擴張需要更長的時間。
封裝公司和他們的設備供應商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強烈的鎖定效應),因此導致迅速從其他地方採購設備是不可行的。近年來,

DB多寶電子

成熟節點的產能投資非常有限。因此,設備供應商越來越關注先進工藝晶圓廠(12英寸晶圓)的設備,而不是成熟工藝晶圓廠(8英寸晶圓)的設備。由於缺乏成熟節點的設備,對成熟節點的突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只要設備供應商無法滿足對晶片制造機器的需求,

戰神賽特訊號怎麼看

代工廠和封裝公司就無法擴大其產能。
案例四:晶圓制造中斷
2021年2月,三星、恩智浦和英飛淩不得不因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大暴風雪造成的停電而暫時停止工廠運營數周,造成生產損失和數億美元的收入損失。停電不僅損壞了生產設備,也損壞了設備基礎設施中的組件,可能會影響設施的使用壽命。停電加劇了本已緊張的供應鏈的中斷情況。外部沖擊,如停電,不僅擾亂了晶圓制造,也擾亂了整個價值鏈,主要是由於兩個因素:有限的來源和漫長的製造周期。三星代工廠的客戶無法輕易將他們的生產轉移到不同的代工廠,因爲晶片設計總是基於特定公司的工藝節點。由於晶圓製造平均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樣的外部沖擊中會損失相當數額的生産,交貨時間也會迅速延長。
適應波動的需求所帶來的挑戰
這四個案例說明了導致不同工藝步驟和投入的各種短缺的許多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無法快速適應需求的突然增長,主要是因爲三種因素,它們都植根於半導體制造的基本特征中,即高市場進入壁壘、高晶圓廠利用率和有限的來源。
然而,運營目標中對工廠的高利用率(因爲資本密集度高)以及由於需求波動和不確定而導致的保守的產能擴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它們確實很難改變。工廠的高利用率和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能力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半導體市場中繁榮轉蕭條的循環周期很多。只有在擴產可以帶來經濟利益的情況下,額外的產能或新工廠才會得到投資——也就是當高利用率可以快速實現時。因此,當對晶片的需求大於供應(工廠產能)時,就會建造新的工廠,而短缺和囤積這時卻已經發生了。晶圓廠在供應短缺的時候能賺更多的錢(晶圓廠的高利用率),而他們的客戶那時卻還沒有動力去支付多餘的產能。政府如果只是通過補貼和建造更多晶圓廠來嘗試解決,就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動態,因爲未來的晶圓廠也將面臨實現高利用率的經濟壓力。
由於擴建現有的工廠至少需要一年時間,而建造和提升一個新的工廠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因此需求的能見度對於半導體制造業至關重要。目前的短缺有可能改變晶圓廠和客戶之間的業務關係,以提高需求的可見性,使價值鏈更具彈性。一些代工廠正在就長期協議和客戶對未來工廠的預付款項進行談判,以換取每個客戶的晶圓產能保証。另一方面的進展,就是晶片訂單的不可取消與不可退還。
半導體價值鏈的固有特點和動態顯示,鋻於需求的突然增加,僅僅增加產能並不會是使供應鏈更具彈性和靈活性的成功策略。
這些案例表明,全球半導體價值鏈在應對外部沖擊方面十分脆弱,如自然災害、人爲錯誤和區域封鎖,主要原因是半導體來源是單一或有限的,而且加工地點高度集中,外加製造周期長。
製造周期長是半導體制造複雜過程的一個結構性特征,

娛樂城註冊送

這是沒法改變的。但是關於加工地點上的高度集中(跨國價值鏈的高度分工)和整個價值鏈上的單一或有限的資源來源,這些確實是有可能改變的。這兩種情況都可以而且應該通過多樣化來解決,特別是由於全球變暖,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正如案例三所指出的,外部沖擊不僅侷限於製造過程的中斷。一個化學品供應商的事故可能導致整個價值鏈的嚴重短缺。
識別出供應鏈中哪些公司由於高度分工和鎖定效應而不可或缺,從而使客戶只能依賴單一或有限的供應來源可以作爲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因此,可以探索替代來源的可能性(至少從長遠來看),或者激勵這些「準壟斷」企業的多樣化。同樣,如果一個地區佔了某個生產步驟的主要份額(臺灣的尖端晶圓制造)或提供了某種關鍵的投入,那麼當外部沖擊發生時,位於該地區的大多數公司極有可能會出現生產中斷。
即使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多樣化也並不總是有可能做到的,因此半導體客戶,如汽車制造商,必須爲晶片供應中斷做好準備。第一步是提高價值鏈的透明度,同時加強與供應商和生產關鍵晶片的戰略庫存的關係——這些措施似乎已經幫助豐田公司在晶片短缺的情況下使其保持汽車生産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其大多數競爭對手。

文章源自於UDN,